这所位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举重学校(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榆岭举重学校)于201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2017年,从此,这里的基层教练员有了从全国选拔孩子的权利,带着8岁到10岁的孩子去体校学习三四年,然后送入湖南省举重队,被誉为“举重队”。举重梦之队。”
进入省队,意味着他们有机会进入国家队,站上世界舞台。 就像从湖南山村走出来的侯智慧、陈立军一样,他们最终赢得了奥运会。 这是所有举重运动员所追求的目标和荣誉。
但竞争激烈,并不是所有青少年都能走上这条路。 一位草根教练坦言,如果他不加入球队,能在这个行业继续发展的人很少,很可能就得另谋出路。 但在此之前,每个人都有机会向最高荣誉冲刺。
学习举重并找到出路
被教练训斥后,身高1.4米、体重仅30多公斤的13岁女孩杨智强忍着脸红。 她转身,快步回到举重台上。 她把杠铃从左右两个黄色杠铃板之间传递过去。 我一边哭,一边抬起脚,踢着那些彼此贴得不紧的沉重的杠铃板。
杨慧教练站在她身后,双手叉腰,看着她,没有说话。
两年半前,杨慧从一所乡村小学的一个班的孩子中选拔了杨志。 “一看,他的身形就在那里。” 他是举重的优秀候选人。 尝试了几次跳远后,杨慧问她是否想练举重。 女孩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很快,杨志拿着父母收拾的行李,跟着杨辉来到了古丈县玉岭举重学校。
杨慧记得,刚满10岁的杨智来到体校时,疼爱孩子的妈妈在县城郊区租了一套房子,把两个小女儿送到镇上读书。 她们由奶奶照顾,安排好一切,和丈夫一起回到了浙江。 工作谋生。 周六没有训练,所以杨智认为回家的三四公里路“不算太远”,步行只需半个小时。 平日里,这个孩子“很节俭,不怎么用钱”。
农村的孩子天真单纯,进步很快。 杨志皮肤黝黑,身材娇小但坚毅。 训练场门口显眼的荣誉榜上,她去年在省级比赛中夺得36公斤级四枚金牌,“打破了该级别省级和州级青少年举重纪录”。
31年前,古丈县女孩杨慧年仅10岁就进入体校。 当时条件艰苦。 每天晚上,她和队友们都要砍柴生火,然后用水桶把铁炉灶里烧开的水提到厕所才洗澡。 他们睡在大通堡,连正规的训练场都没有。 “人太多了。” 我在那里的时候,就在外面的泥地上找个平坦的地方训练。”
1991年,由体校培养的龙玉玲夺得首届亚洲冠军,打破三项世界纪录,成为“举重神话”。 “古丈县青少年业余体校”随后更名为“玉岭举重体校”。 两年后,杨辉顺利考入湖南省体校,随后进入省职业队。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举重不再是男子的专属。 但由于级别取消,省队各级后备队员充足,20岁的杨辉无奈退役。 在此之前,她只在省运会上获得过一枚金牌。
在长沙读了两年大学后,我看到一些退役的队友回到家乡小学当体育老师甚至语文老师——这比管理球库、上安全教育课更有成就感,有些人自己创业。 经商后,她彻底离开了举重和运动。 杨慧觉得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于是她回到体校帮助学生实现夺牌梦想。
多年来,杨辉不断为省队输送优秀姑娘。 和杨志一样,她从农村里一一挑选那些女孩,标准无非就是能吃苦,体质强。 他们都希望通过举重找到出路。
学校冠军名单。摄影:蒋子文
“其他人则招募年轻人和受过教育的人”
15岁的杨素馨是目前体校年龄最大的女孩。 当被教练选中时,热爱运动的杨素馨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举重。 最终,只有杨素新来到了这个距离家乡一百多公里、同样是山的县城。
现在,杨素馨已经和小学时的好朋友失去了联系。 偶尔,她会从教练那里得到一个手机,她能联系到的人大多是在福建工作的父母。
参加省青锦赛前几天,杨素馨在主办方安排的住宿的一家星级酒店给妈妈打电话。 此时已是晚上七点多了,视频那头的母亲还在工厂里做着纺织工作。 她侧着身子,一边说话,一边快速地移动双手。
“打工不太愉快,一天赚不了多少钱,得好好学习。”
“你每个月有多少钱?”
“一天几十块钱,一个月两三千块钱。我们没有技能,年纪也大了,如果有人要我们就好了。别人都招年轻人、有文化的人。”
如果在学校成绩不好或者举重成绩不好,大家就会理所当然的只能去上班,否则就没有出路了。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重女子55公斤级银牌得主、来自湖南永州的26岁女孩廖秋云也面临着这样的命运。 由于训练艰苦,她经常从体校哭着给父母打电话,告诉她想回家。 廖秋云的母亲何建娟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她后来告诉女儿,如果那时候回来,她就别无选择,只能出去工作。
杨素心不想工作。 我大姐大学放假的时候去福建打暑期工。 回来后,她告诉她,在那里太累了,“你还是要努力学习”。 家里已经借了钱修房子,她的目标是“进省队拿工资”,帮助减轻家里的负担。
即便如此,杨庆东教练不在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偷懒。 入队四年后,杨庆东认为杨素新今年进步太少了。 他过去带领的队员中,虽然年轻,但抓举、挺举总成绩每年增加40至50公斤,“都有70公斤、80公斤”。 杨素馨的状态很差。 如果她初三后未能进入省队,体校就不能继续训练她。 杨庆东说,“要么去外省(省队),要么回家。”
在拥有举重“梦之队”的湖南,竞争是残酷的。 即使不能为家乡举起金牌,但能够代表外省参赛并夺得奖牌,对于年轻举重运动员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杨素新在训练。摄影:宋伟奇
“被省监视”的压力
虽然每年只能在春节期间见面,但杨素馨对家人的思念却很少表现在脸上。 她在手机上下载了几个游戏软件、看剧软件和短视频软件。 训练结束后,一群队员挤在床上聊天。 他们手里都拿着手机,手指在闪烁的屏幕上上下滑动。 十几秒的短视频是他们了解外界的窗口。
当妈妈说她这个年纪很难找到工作时,杨素馨回答说:“你打扮起来,化妆起来,看起来更年轻。”
但大部分队员都像杨智一样,见到陌生人就变得沉默。 既是教练又是副校长的杨辉有些担心。 孩子不喜欢与人交流,思想封闭。 “他们往往比较极端,如果说粗话就会哭。” 有时她带他们回家,给他们做饭,带他们去看古丈新建的高铁站,带他们去山上摘野草莓,让他们尽可能地表达自己。 预防性侵犯课程仅在城市开设,体校也不甘落后。
一位基层举重教练坦言,一旦队员停止训练、离开体校,能回到学校的就很少了。 但坚持追求竞技体育之路,除了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之外,最痛苦的就是“不能说现在有(成绩),以后也会有”。 杨辉还表示,从国运会、省运会到全运会,再从年赛、亚锦赛、世锦赛,“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只能有一个第一”。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的姑娘杨霞一举夺得冠军,成为“中国女子举重第一人”。 从此,举重成为湖南竞技体育的重点金牌项目。 2020年东京奥运会,湖南省最终战绩为2金1银。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冠军、现任湖南省举重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明娟深知“全省都在看着你”的压力。 在此之前,她是一名“拿了省赛冠军就想拿全国冠军,拿了全国赛冠军就想拿世界冠军”的选手。 在赛前的准备工作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每天练好项目后,她悟到:如果你被压力压垮了,你就拿不到冠军。
7月25日晚,陈立军力挽狂澜,夺得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7公斤级金牌,弥补了五年前无缘里约奥运会的遗憾。 比赛前夕,陈丽君的母亲陈宥珍多次拒绝了潇湘晨报记者的采访。 她坦言,里约奥运会后外界的关注让她感到压力更大。 她多次澄清媒体如何描述她在电视上看到儿子退出比赛时的表现:“我只是流泪,没有大声哭。”
王明娟深有感触,“大家都很关心你,从上到下找你的人太多了。”
团队宿舍楼。摄影:姜子文
“这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出去”
杨辉的抽屉里有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零用钱存取款,孩子们可以随意翻看。 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都由她保管,每次只能在她指定的数额范围内提取。 一个2005年出生、性格内向、被送进省队的女孩,曾经是她的“小助手”。 她希望通过小事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同时保留他们懂事、能吃苦、感恩的品质。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与杨慧同年进入体校练习举重的陈楚福,作为运动员的历程比杨慧更长,但也有更多的曲折。 在学校冠军名单中,陈楚福最好的成绩是世界冠军的冠军。 新华社拍摄的照片显示,2002年11月21日,陈楚福站在波兰华沙第72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的冠军领奖台上,手里拿着奖杯,脖子上挂着一枚金币和两枚银币。
2006年,陈楚福因背部受伤无法继续举重,退出全国锦标赛。 心情郁闷地回到长沙后,他向球队提交了退役报告。 早在两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他就曾是预备队队员。 那是距离奥运会最近的时刻,他的月薪是5000元。 退役后,这位“湘西男子举重第一人”在一家失败的服装店工作了几年,开着一辆黑色汽车。 最后,他带着同样是退役运动员的妻子回到了古丈,成为了这些尚未成熟的孩子们的教练。 零修炼。
虽然退休之路充满孤独,但陈楚福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他不想浪费孩子们的才能,总是鼓励他们。 只要他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进城进队,拿工资训练,就没有后顾之忧”。 ”
杨素新的父亲在福建的一家木材加工厂工作。 她听说那里的工人天气好的时候要上山砍树,然后把树搬回工厂。 早些时候,当家里修房子时,她的父亲从楼上摔下来,她担心他的健康。
进入体校这几年,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同胞、两届奥运冠军龙清泉在领奖台上领奖的样子。 “这感觉就像一种荣誉感。” “这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出去。” 如果能加入省队,她希望能早点帮父母减轻负担,让他们早点享受到祝福。
球员们在训练馆热身。摄影:宋伟奇
潇湘晨报记者 姜子文 宋伟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ghsw.cc/html/tiyuwenda/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