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冯敏彤已经73岁了。
冯敏彤参加2018世界杯举重大师赛
老冯的得意弟子宋敏在微信里送上了祝福,“师父从来没有举重过,训练两个月就获得了世界冠军,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老冯也笑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举重过多只是培养后备人才的问题,埋葬了几十年来当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梦想。 这也是他的徒弟徐歌的遗憾。 徐戈所教的邱永涛,只梦想能够穿上国家队的球衣,参加国际比赛。 但现在,他们已经成为迟到的世界冠军。
冯敏彤以70公斤级的总成绩获得70岁组61公斤级冠军,徐戈以总成绩235公斤级获得50岁组81公斤级冠军,邱永涛以总成绩235公斤级获得50岁组55公斤级冠军。 40岁组总成绩75公斤。
冯敏彤上台领奖
埋藏了半个世纪的举重梦想
这位戴着眼镜的老人看上去斯文有礼,走路像模特一样,精神也很好。 这是10月下旬在福建举行的2018世界举重大师赛上,很多人对冯敏彤的第一印象。
讲究举重是老冯对举重的痴迷,这源于他第一次结识举重。
1958年,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经开来到重庆表演。 那时的冯敏彤还是13岁的小冯。 他在重庆市体校练习武术。 他被陈敬凯挺举时优美的姿势深深吸引。 。 七年后,20岁的肖枫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举重。 此时,他已经参加了劳动,成为了重棉三厂的一名工人。
“报纸上刊登了重庆青少年举重比赛的广告。” 冯敏彤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当时,各区还没有业余体校。 四川举重队重庆队希望通过选拔比赛,发掘学校、工矿企业的优秀人才。 。
冯敏彤想参加比赛,但是没有人教他,也无处可学。 正在寻找自学教材? 好不容易找到了,终于在新华书店找到了一本举重比赛规则。
经过反复研究,冯敏彤明白了比赛的规则。 理论是好的,但需要实践。 那时候,如果不是在职业队,你是看不到杠铃的。 幸好工厂里有很多废金属,所以我就自己做了。 “比赛规则中,明确规定了杠铃的杆有多粗,轮子有多大。我制作的‘杠铃’的重量还是很标准的。当然,从形状上来说,肯定是有点。”还差一点。” 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冯敏彤在那次比赛中确实达到了三级运动员的成绩,动作完全符合比赛规定。
当年报纸对冯敏彤的报道
正当冯敏彤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举重运动员时,项目暂停了,老冯只能继续当工人,偶尔给厂里有兴趣的人做指导。
冯敏彤指导队友技术动作
1975年举重恢复时,该市的体校已经消失。 相反,它们是由每个区组织的。 在省运会上,将举行选拔赛来决定谁可以参加比赛。 20世纪80年代,冯敏彤成为南岸区举重队教练。 当年代表重庆参加四川省运会的球队主教练是冯敏同,因为南安队派出的运动员最多。
恢复期间,冯敏彤忍不住举起了杠铃
21岁退役的全国亚军
冯敏彤培养的运动员中,就有宋敏,她在1994年打破了女子4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她算是一位名将。 还有一些剩下的,比如徐歌。
徐戈是20世纪80年代冯敏彤的徒弟。 毕竟老冯是他的第一任教练。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老冯前往贵州带队,徐戈则继续在重庆训练。 师徒二人在一次全国青少年举重比赛中再次相遇。 当时获得亚军的徐戈引起了国家队主教练赵庆奎的注意。 老冯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觉得如果徐歌能够在国家队提高自己,世界冠军指日可待,而作为启蒙教练的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然而,当1992年回到重庆任教时,老冯发现徐戈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原来,当时重庆举重队正在组建,教练员紧缺。 正值事业上升期的徐戈毅然加入了教练团队,并在那里工作了20多年。
直到现在,老冯还为自己的徒弟感到惋惜,“他是一名运动员。” 至于徐戈本人,虽然不后悔,但哪个运动员不期待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比赛呢?
徐歌在做伸展训练
他始终将这个梦想铭记在心。 为了带领专业队的运动员,他通常会使用杠铃。 不练习是不可能的。 每周两次的系统训练,让徐歌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训练。 即使到了五十多岁,他还能抓举、挺举240公斤以上。 一些同级别的年轻职业运动员甚至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 。
这样的结果也是众所周知的。 去年全运会上,成都体育学院的一位老师询问他此事的真实性,并表示他绝对可以争夺大师赛的名次。 在举重界,徐歌几年前就听说过举重大师赛。 它是一个供退役举重运动员和35岁以上业余爱好者参与的平台。 在俄罗斯,甚至还有80岁以上的运动员参赛。 他能做到吗?
徐歌训练很认真
长生桥三好学生
运动员的好胜心让徐歌再也忍无可忍,他查找了郭庆红的联系方式。 这位曾担任北京奥运会举重比赛副主任的著名举重专家,如今是举重世界杯大师赛的技术官员和推动者。
在接到郭庆红的消息,今年的世界杯将在福建举办,而且广东还有中国大师杯赛,徐歌也开始集结来自重庆的举重高手。 除了请导师帮忙指导,让兄弟们一起比赛外,他还希望女选手能够有所突破,于是邱永涛接到了徐歌的电话。
邱永涛今年43岁了,比徐歌年轻不了多少,但徐歌当教练的时候太年轻了,她也成了徐歌的弟子。 当我认识邱永涛时,他根本不是典型的举重运动员。 他看起来就像一个同龄的职业女性。 如果我一定要说的话,他看起来更年轻,身材也更好。
一个女孩怎么可能想练习举重呢? 20世纪80年代,重庆体育训练基地在广阳岛建成。 邱永涛就读的中学在广阳岛的另一边。 “教练们来选人,要求非常严格,当时注重德、智、体、艺术、体能的全面发展。” ,我被选中是因为我是一名体育成绩好的好学生。 ”其实邱永涛并不知道什么是举重,尽管他认为女孩子不适合练习举重,但广阳岛的兄弟姐妹给了她机会,童年的印象是如此深刻,“那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他们打曲棍球,穿着运动服,感觉很外国,但我也想外国,如果我不想练习举重,我就会停止学习。”
年少无知,妈妈的担心终于成真了。 邱永涛1987年进入职业队训练,1990年离队。原因并不是她身体不好,而是当时的四川省取消了女子举重队,这也意味着她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通道。进步。 当她回到学校读书时,曾经在长生桥名列前三的学习成绩自然下降了不少。 幸运的是,她的基础很好,老师也很重视她的作业。 再加上竞技体育教会她的不服输的精神,她能够跟上步伐,但并没有落后,只是再也没有碰过杠铃。 这种情况持续了28年。
邱永涛成功举起预定重量的杠铃
她离开举重那年,正是北京亚运会,她当然也观看了比赛。 “我从来不敢想穿着国家队的运动服去比赛。” 邱永涛说,“即使想起来,那也是在梦里。那是亚运会的领奖台,而我就是站在上面的。” 说完,她也笑了,就算徐歌让她参加大师赛,她也不敢答应。 “我抬不动了,还是联系一些师姐吧。” 师姐们也有和她一样的想法。 最后只有一个人愿意去,但条件是邱永涛陪她去福建。 “我心想,既然我无论如何都要参加这个活动,为什么不自己报名呢?” 接下来,又流传了一个老笑话,“陪我最好的朋友去参加试镜,我被选中了”。
邱永涛在举重馆练习
七十岁时夺得世界冠军
学员在重庆集结,培训时间不到两个月。 按照召集人的想法,他们先去广东的中国大师赛试训。 不料,台风“山竹”来袭,世界杯在中国大师赛之前举行。 这对于徐格的师弟、邱永涛的师兄“2.5代”王自立来说,是一段痛苦的经历。 赛前他减肥了一个月,为小级别比赛做准备。 如果没有运动员作为体育基础,一个50多岁的普通人怎么能活下去呢?” 结果到了世界杯,正好出现了体重、年龄、水平与王自力接近的外省球员。 中国队经过讨论,王是实力更强的一方。 自立不如参与大级别。 幸运的是,顾名思义,“国王本身应该有力量”。 总成绩比第二名蒙古选手高出30公斤,强势夺冠。
冯敏彤获得的奖牌
徐歌的硬实力不用担心,他已经拿到了世界冠军。 中国女选手此前从未参加过世界杯。 此次,中国女选手斩获三枚金牌。 不过,出战国少的邱永涛出现得更早。 夺冠后,她成为第一位在世界杯大师赛上获得金牌的中国女选手。
老冯呢?
前面说过,他在赛场上优雅的气质吸引了很多球迷,但到了比赛的时候,他却非常粗鲁。 俄罗斯运动员28公斤抓举“砸锅”。 老冯举起30公斤,然后“打卡”,获得冠军欣喜不已。 “其实我感觉上半身和下半身各增加10公斤是没有问题的。” 老冯的“低调”,让人感受到这位老人身上蕴含的巨大能量。 “后年我会更好!” 因为届时他将参加75岁及以上组别,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所以,如果你举起更多的重量并进行更多的锻炼,保持健康和寿命更长就是胜利。”
王自力在大师赛
青春活力
并非如此——这是记者昨日(25日)在市体育技术学院看到四位平均年龄年轻60岁的新晋世界冠军时的感受。 一是体型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举重运动员,二是没有他们说的那么老。
“举重运动员必须又大又圆吗?甚至必须受到杠铃的重压?” 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老冯很不服气。 四人排成一排,都是中等身材。 徐歌修炼时间较长,实力比常人稍强一些。 重钢企业队中,只有王自力一直是举重运动员。 近年来,他还担任工厂员工的健身教练,筋脉十足。 徐格说,“现在大家都知道,青少年多运动就能长高,成年人多运动就会显得年轻。举重是一种运动,自然也符合这个规律。” 举重给人矮小印象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就中国举重一贯的选拔标准而言,认为实力强的运动员有优势,而国内小级别运动员则有优势。优势较大,个子较小的人更为常见; 中量级选手的身高是标准的,但他们却因为力量而显得更强。 不高; 大项中1.9米以上的强者很多,但欧洲选手较多,中国人关注较少。 徐戈告诉记者,现在职业队选择苗子主要看爆发力、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体型并不是最重要的。
邱永涛自认为练习举重后比同龄女性看起来更年轻
外出比赛时,有人质疑邱永涛的年龄。 在外国选手眼里,她应该有三十多岁了,更不用说参加40岁组了。 35 岁及以上的最低年龄组可能不适合。 虽然是在质问,但邱永涛听后还是很高兴。 女人谁不喜欢听到别人夸自己年轻呢? 即使她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了。 近年来,邱永涛一直在经营自己的生意,她经常在工地上跑来跑去,也算是一种锻炼。 在两个月的比赛训练中,她减掉了10磅。 “你看,你还能减肥呢。” 至于老冯,虽然至少33年没有碰过杠铃,但武术和足球却从未离开过他。 他有举重基础,比很多实力突出的国外业余运动员更适应举重比赛。
但举重作为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仍存在困难。 毕竟,它需要专业的设备和场地。 邱永涛家里也有杠铃,王自立每天都在健身房举铁,不过这些都是普通的力量训练,如果真想练的话,就应该加入专业队伍。 “杠铃不一样,我买的杠铃没有弹性,在家提不起来扔在地上,楼下的邻居能承受吗?” 邱永涛疑惑道。 等以后他换了更大的房子,他的家就会是这个样子了。 就像专业团队一样,我们邀请兄弟们来家里聚会,看看谁举得最多。
多名重庆选手参加大师赛
收获的季节到了
记者还在世界杯大师赛的参赛名单中看到了雅典奥运会举重冠军石智勇等大牌人物。 他是福建人,在家踢球很正常,但一些外省市的著名奥运冠军却很少见。 记者问徐戈,还有没有了解过这款游戏的专家吗? 他并不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 举重一直是中国的主导竞技运动。 除了跳水和乒乓球之外,奥运会上没有比举重更“稳定”的运动项目了。 然而,重庆至今还没有产生过奥运冠军。
徐歌与队员合影
但徐戈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回溯到几十年前,他本人并不比世界上任何同级别的球员差。 20世纪80年代,重庆举重迎来了黄金时期。 冯敏彤带来了一叠自己复印的荣誉证书和旧报纸,记录着重庆举重当年的辉煌,赢得了大量的省级比赛,一次次创造全国纪录。 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冯,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成论文,在国家队教练员、体育院校专家学者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重庆举重队队员正在训练
“过去一段时间可能处于低谷,但实际上是播种的阶段,接下来就是收获的阶段。” 徐戈在送记者出去时说,他恰巧路过重庆体育技术学院低空训练馆门口。 举重队的两个好消息醒目地张贴在展板上:2018世界举重锦标赛,男子81公斤级,重庆运动员李大银打破三项世界青年纪录和成人挺举纪录; 2018年全国举重锦标赛,男子61公斤级,重庆运动员秦福林获得总成绩第一; 男子81公斤级,李大银获得三项第一; 女子71公斤级,重庆选手苏小琼排名抓举第一、总成绩第二……
收获的季节确实到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报记者李卓然文钱博图/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ghsw.cc/html/tiyuwenda/2623.html